玉历宝钞
阅读主题
白色暗黑明黄浅绿草绿红粉深灰米色
正文字体
黑体宋体楷体
字体大小

前言

本章节4396字2025-02-21 21:43:25

犯罪率居高不下的警示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教授魏平雄说:“我们正在目睹建国以来的第五次犯罪高峰。这次高峰自1989年出现以来一直没有降下去,更糟糕的是恶性程度逐年上升。最近几年每年发案150多万起,其中重大恶性案件就有50多万起,比1985年增加6倍。换言之,全国每20秒钟就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还有4个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年轻化、组织化、流动化、智能化。每年有15—20万越来越小的未成年人涉足凶杀、抢劫,其手段之惨忍毫不逊色于成年人犯罪。此外,全国60%的犯罪属于社会性危害性很大的团伙率犯罪。更令人震惊的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正在中国凸现出来,袭警事件时有发生。以计算机犯罪为代表的一些新型智能化犯罪形态应时而生,大量的因诚信危机引起的纠纷和案件也已成为新时期的社会焦点。”

感叹之余,人们不禁陷入沉思:在法律制日益键全的今天,为何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在对公安警力年复一年加大投入的情况下,为何仍然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在国民教育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为何人们的道德观念日益低落?为何高科技、高学历、高职位、低年龄犯罪日益增多?为何多年来倡导的精神文明教育未能取得根本性的进展?……

究其根源, 犯罪的增加,反应了人心道德观念的没落,反应了人们缺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故而敢于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扰乱社会。只要人心不改, 犯罪就不会减少。法制的建设和警力的增加仅仅是枝叶为流的外因,而人心的教化才是对治的真正根本。而对治人心的妙药良方,乃是善恶因果报应观念的弘扬,只要人们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真理,就会自觉地不作坏事,众善奉行.诚然,对于沉溺已深的社会,严刑峻法地重创犯罪,仍不失为有效的暂行办法,但要达到长治久安,还需要从人心的教化和善恶有报的因果真理这一道德根源,入手。纵观历史,无不皆然!

道德精神教育的反思

回顾历史,自民国以来,我国由于“五 四”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推翻旧道德”日益低落,而新的道德模式又没有相应地建立。随后,我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未加甄别取舍地将扎根于中华大地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并摧毁殆尽。使几代人对善恶、正邪、道德因果观念失去了方向标准。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使我国的道德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然而道德建设也需要与社会进步和物质文明相适应。随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重点转向经济建设,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也更加开放和富丽多姿。但由于道德因果报应的教育基础为薄弱,加上没有进行有力的、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善恶、正邪、因果的观念未能得到弘扬,大多数人将善恶因果的观念视为迷信而加以排斥,一些人因持无因果论而有持无恐地肆意忘为,加上法制不健全等因素,使一批批可教之人步入犯罪歧途,造成了大案、要案、恶性案件的颁发迭出。若不及时地拯救遏止和大力进行因果教育,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中国将成为一句空话。

反观扎根于中华大地数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历朝历代无不把善恶因果报应这一真理和古今事例当作警醒民众、警惕官史、昭示君臣的有效方法而广为宣扬,并且从幼儿童蒙时期的教育中就开始导人因果善恶报应的观念,从教科书、县志、民俗、家训族谱到官方出版颁行的典册中无不涉及因果善恶报应的事例和语句,如《三字经》、《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等。因果的真理拯救了许许多多迷途之人,止息了无量痴愚颠倒的妄想,遏止了无数贪婪、暴戾的邪念,调伏了无尽的嗔心烦恼,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为官之人一心向善、爱国亲民,引导了无数民众言行修养的自约。善恶报的观念对世道人心的教化,对社会道德的好转有着强有力的不可思议的作用。

因果教化与法治建设并行兼施

因果观念对于匡正人心虽有其非凡的功效,但不幸的是,长久以来“因果的信仰”与“低谷的迷信”被划上了等号,受到政府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忽视与排斥。然而,面对社会的重病沉疴和多年来道德精神教育的失败。该是举国上下认真思考的时刻了。由重大刑案的一再发生和犯罪彔的居高不下,可见严刑峻法、简单地提高国民的学历教育和偏倚的经济发展并不足以从根本上唤醒沉迷的人心。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主席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继而我国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民中推广普及,希望能从源头上抓起,以杜绝丑恶现象发生。然而,源头在哪里?道德的最根本的源头应该是人心的净化,而人心的净化应当以树立善恶因果的信仰观念为根本。因为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是支配行为的原动力,只有引导人们树立善恶有报的因果观念,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准,才是从根本上治理的根本方法。但是,因果的信仰应从宣传教育入手,从孩子抓起,从青少年抓起,并要贯穿始终。树立因果观念是治理人心道德的内因,加强法制建设是管束行为的外因。内因与外因兼施并行,源头与支流共治,综合治理,才能全面有效地推进全民道德的转化,也唯有正确科学的因果观念能广泛地被认识和接纳,低俗的迷信才会从社会上绝迹,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以德治国”的方略的实施将有根本的积极促进作用。

鬼神现象

我国古时历朝历代君王臣史和平民百姓对神灵是普遍公开的信仰,把不可解释的超自然现象都认为是鬼神使然。当今科学昌明,对心灵感应及特异现象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的学科,有的现象已有了科学的定论。我国的学者将这门学问称为“唯象学”。有一所全国重点高等学院设有“唯象学”研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创办的《中国人体科学》杂志(公开发行)是我国唯一的一份专门报道这类特异现象的学术研究和试验成果的学术性期刊,科技界的许多著名一级教授担任该刊的审定编委。正如美国科学异常现象研究中心主任特鲁磁教授说:“历史清楚地证明,明天的科学看来会包括若干我们今天想不到的奇迹,明天的理论可能会解释我们今天看来在激烈争论的某些异常现象。”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未知领域广阔无垠。没有亲历鬼神的,最好不要乱说世间没鬼神,信鬼神的人也并不见得是愚昧平庸之辈。相反,《易经》有说鬼神,祖国医学也说鬼神,佛教、道教、基督等各教都说鬼神。儒教始祖孔夫子也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鬼神之为德,其智矣乎!”。又说:“敬鬼神而远之”。为何要“敬”?因为他经历验证过不可思议的神验,认为不可以妄自轻慢而要以敬为礼;为何又要“远之”?因为他对难以解释、尚未知晓的现象没有彻底完全了解,所以告知弟子要“远之”,免得因不知其律仪而冲撞遭受责罚。这不愧是十分明智之举。蒲松龄先生干脆根据大量访谈见识编写《聊斋》通篇鬼神。翻开历史几乎没有不说鬼神的,就是一代伟人毛择东在《祭母文》中也少不了“尚飨”二字。“尚飨”的意思就是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活人供给的祭品。而他在《送瘟神》的诗句里更为生动:“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真是有声有色以至于令人胆战心惊。

广西电影制片厂在拍摄电影《周恩来》的过程中,屡屡出现不可思议的种种神秘现象,导演丁荫楠不得不频频嗟叹:“总理有灵,天助我也!”该片的制片主任姜友石为此专门撰写了16万字的“《周恩来》拍摄内幕”一文,详细叙述了许多拍摄过程中发生的神奇现象。如:长沙开机执之迷、西花厅神秘大雪、吉林的神奇“树挂”王铁成车祸奇遇等等。该书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于1992年公开出版。另据报道,不少人在许世友将军的坟前焚香祈愿异常有灵应……

怎样给鬼神下个定义?这很难回答。据佛经中说,鬼神也是还没有究竟解脱生死轮回的六道众生之一,跟人一样也是有喜怒哀乐的情感。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鬼神”是一种超物理状态的自然信息,处于尚未被认识的另类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接收或感通,只不过古人用“鬼神”这一个名词表达罢了。因此,对于鬼神大可不必惊恐。老子《道德经》中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什么是道呢?道就是光明正大,道就是正直无私,道就是襟怀坦荡,道就是慈悲智慧。一个有道之人,鬼神不但不会作崇他,而且还会保护他、帮助他。总之,对死去的人或怪异的事,不管睁眼看见的也罢,闭眼看见的也罢,梦中见到的也好、感觉的也好,亲历的也好、访听传闻的也好、真觉也好、幻觉也好,我们姑且暂称为鬼神现象或鬼魂幽灵现象。这种现象恐怕谁人都有体验,是客观存在。如果客观存在是迷信,那么世界就没有唯物可言了。

世界名人的因果神明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园》一书中说:“人在世间犯有一者,死后当受十倍的惩罚;在世时公道而勇敢者,死后每一项亦受十倍的酬报。”其报十分明确。法国思想家伏尔泰非常排斥迷信,但却坚信善恶的因果报应,他说:“要建设一个风气好的社会,应当是需要宗教的。”大物理学家牛顿说:“有限的知识常使我们远离上帝,随着知识的学富研深又使我们回到上帝的身边。”进化论的作者达尔文在七十三岁临终前说:“我观察这个世界,尤其是人类的特质,我不赞成‘世界是由任无目的的力量来支配’这种武断的观点,我认为这个世界对于善和恶,必然有一个无所不在、巨细靡遗、遍及宇宙的定则存在其间。”爱意斯坦年轻时并不相信上帝神明,但长大后随经历、阅历和学识的增长却越来越相信上帝存在,这位伟大的学者在临终前时说出了他毕生体验的结论:“宇宙时神秘的、上帝是存在的。”美国学者盖洛普曾经调查研究了三个世纪以来世界最著名的三百位科学家,结果发现他们之中百分之九十二的人竟然都出人意料地相信上帝的存在!美国历任总统和州长上任就职之时,都是左手执持或触抚《圣经》,右手举掌庄严地向上帝和国旗宣誓,并祈求上帝赐福给他们的国家和人民。他们都一致认为,上帝不仅是慈悲博爱的化身,同时也具备赏善罚恶的无上权能。由此可见,因果报应是许多智慧都一致公认并深信不疑的法则,并非愚夫愚妇的低级迷信。因此,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海滨仲夏之梦》中说:“千万不要随意枉自评论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则你可能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过的错误。”

珍惜善法  广为传播

《玉历宝钞》是一本传抄已久的“阴律”善书,其传出者淡痴尊者是一位得道高僧,其真实性在中国古代佛家典籍中已有记载,而道教得经典《神仙通鉴》对此也有记录。后世的儒释道三教都有名师为之作序和考证,当代净土宗高僧释净空法师对《玉历宝钞》得劝化功效非常重视,并亲笔题写了书名以推崇。1996年5月,我国的出版社也出版发行过古版《玉历宝钞》的内容因其灵验可证,速建效应,所以历代抄印传扬不绝。为了使本书能更加通俗易懂,我们经反复多次地核对古本。译释校繕,纠正可目前流行版本中的错漏之处,并增加了近代近期的因果实例,扩充了章节内容,恳请读者诸君阅完本书后能多介绍给朋友们阅读,希望有社会良知和有志于道德建设的善人君子、有识之士积极行动起来,劝化有条件的福缘善士广为翻印流通,传播大众,使大家共同走赏光明之路。救人于水火,导众生入善道,致社会于祥和,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添砖加瓦,则您的法施功德善莫大焉!

末学 陈明果 谨识

岁末祭未年冬

网友评论